学院简介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简介 > 正文
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6-10 点击数:

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

视觉传达设计主要研究图形美学、图像设计和信息可视化。大到一届奥运会的整体VI设计,小到一部手机的图标设计;从静态的插图和广告,到动态的视频和动画;从传统的手绘,到现代的数字绘画AI绘画,从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,可以说都是视觉传达设计范畴。它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、品牌塑造、产品包装、书籍装帧、网页设计、UI界面设计等诸多行业。

专业特色与优势

l 融合前沿理念,注重创新实践

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紧密追踪设计行业前沿趋势,融合数字媒体、交互设计等新兴理念,构建跨学科教学体系。在课程设置中,强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、岗位实习与竞赛活动,让同学们在实战中提升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,掌握应对未来设计挑战的核心竞争力。

l 精英师资团队,个性化指导

我们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。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,还拥有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,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专业且具前瞻性的指导。教师们注重因材施教,关注每位同学的个性发展与潜力挖掘,在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中给予个性化建议,助力同学们在擅长领域深耕细作,实现个人设计风格的塑造与突破。

l 完善教学设施,打造创意空间

为满足专业教学与同学们创意实践需求,学院配备了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。专业画室、专业机房、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,为同学们提供从创意构思到作品实现的全方位支持。在这里,你可以运用先进软件进行数字设计创作,借助专业设备将创意转化为实物作品,在充满创意氛围的空间中尽情挥洒灵感。

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

l 课程设置丰富多元

1专业基础课程:涵盖造型基础、构成设计、字体设计、版式设计、插画设计等基础课程,帮助同学们建立扎实的设计基础,掌握设计语言与形式法则,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。

2、专业核心课程:包括图形创意、书籍设计、包装设计、广告策划与创业、品牌形象设计、UI界面设计等核心课程,系统传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,使同学们熟练掌握各类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与流程。

3实践拓展课程:通过民俗采风、岗位实习、综合实训、学科竞赛等实践课程,强化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,提升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同时积累项目经验与行业资源。

4跨学科选修课程:为拓宽同学们的视野,培养综合素养,我们还开设了摄影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美育教育、逻辑学、沟通技巧、职业素养等跨学科选修课程,让同学们在多学科知识融合中激发创意灵感,提升设计思维的广度与深度。

l 培养目标明确清晰

本专业以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根本宗旨。在知识层面,学生需扎实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,精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,熟知行业发展动态与前沿技术。技能上,要熟练运用各类设计软件与工具,具备出色的设计执行能力,能精准完成从创意构思到设计产出的全流程工作。素养方面,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,使其拥有敏锐的设计感知力与独特的设计视角,能够挖掘并解决实际设计问题。通过系统学习,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专业设计机构、广告公司、传媒企业、互联网公司、文化教育等企事业单位,胜任视觉设计、品牌策划、广告传播、数字媒体设计等相关工作,成为兼具扎实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。

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

l 广阔就业前景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视觉传达设计行业需求持续增长。无论是传统的广告传媒、出版印刷、包装设计领域,还是新兴的互联网、移动终端、数字娱乐、电商直播等行业,都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求贤若渴。同学们毕业后可在广告公司担任广告设计师、创意策划师;在互联网企业从事 UI 设计师、交互设计师、新媒体运营;在出版单位负责书籍装帧设计;在品牌企业从事品牌设计师、营销策划等工作,就业选择丰富多样,发展空间广阔。

l 多元发展方向

专业设计方向:在平面设计、包装设计、广告设计等传统领域持续深耕,成为行业内资深设计师,打造个人品牌,为企业塑造具有影响力的视觉形象。

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方向: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,投身数字媒体设计、UI/UX 设计、移动应用设计、虚拟现实设计等新兴领域,参与创造更加智能、便捷、有趣的用户体验,引领设计潮流。

自主创业方向:凭借在校积累的设计能力、项目经验与行业资源,自主创业成立设计工作室或文化创意公司,实现个人创意理想,服务社会市场。

教育与研究方向:对设计教育与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同学,可继续深造,专升本,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,毕业后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,为设计行业培养后备人才,推动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。

竞赛获奖情况



        课程优秀作品

VI设计


文创产品

2620C


书籍设计


包装设计

1DD56


淘宝美工设计

1705A


UI界面设计


  安徽民俗采风作品


17A6E

武汉市广告协会校企合作

DA73